佛門中,有各種各樣的戒,例如:十戒、五戒、菩薩戒等等很多種。
根據不同的派糸,都有著各自的自我執重,關於這方面的細則內容,估計請教律宗的行者,會得到更多的講述。
在密門中,最為著重的戒,大約就只有一個“三昧耶戒”,這是入真言曼陀羅界道前,都必須要受持的最重戒。
至於什麼是「三昧耶戒」,按照古到今的規矩,密門行人都不可以把內容說出的,只能三昧耶壇授得。
換句來說,就是只有密門行者才會知道,不過,三昧耶並不是今次探究的問題。
本篇文章,所要告訴大家的是,除了三昧耶戒外,還有一個極為少人知道的,密門行者的四種根本重罪。
少人知道的原因,可能是大多數行人,覺得很少人有吧?但我看法不是如此,反而覺得,現在很多人已經犯著而不自知。
為什麼會說這四條,是密門行者的根本重罪呢?
因為,祖師之一的「一行阿闍黎」就說過,若犯此者,即非菩薩,先不要說即身成佛,如果有著於四種之一就連入菩薩位都不用想。
由於此四種事,於菩薩法中是能染性,只需一著就成所染,能障礙一切功德令不得生,乃至失命因緣亦不毀犯。
可見這四條根本重罪,對一個行者來說,是有多麼的重要。
而且,也願有緣看到這文章的「行者」和「逆緣不斷者」,應好好思考後守持,決能助你成就大乘之境。
第一:誹謗法
簡單來說,就是「誹謗諸法」為基本重罪之一,這個其實也是可想而知,如果沒有深入理解體驗之前,就起誹謗之心,也就沒有可能有正式進入之時。
因心中已生「偏見和輕視」,甚至是產生了懷疑,如果法是離六道的,在進入之前,就生誹謗,也就是難有出離之期了。所以,見得諸法,也是需要互相尊重和敬重。
第二:捨離菩提心
菩提心,是入菩提之因,捨離自然不能入,不過,很多人並不太了解,什麼是菩提心。
這裡也稍微說一下,但也很難用文字來正確描述,如果能正確用文字來描述,就不會這麼多世紀來,都用「菩提」二字了。
菩提,在大日經疏中說是「正覺正知」義,謂以如實智。
而大日經中說:欲識知菩提,當如是識知自心。
也就是說,要知道什麼是菩提之前,起碼要知道「自心」是什麼或「自心」在哪?
由於「菩提」是生諸法的「因」,例如:諸法是影像的話,那麼在「意」發生成「影像」前的過程,就是菩提。
其實也就是「心經」裡所要說的內容,是清淨無瑕的,也正是到「清淨」之時,才能發現它的一舉一動。
至於發菩提「四無量心」的「慈悲喜捨」,就是「成菩提」之後的事了,就是「意」法成「四無量」的影像到「住心中」到「眼放四種」無量觀。
捨離菩提心,就是捨離正覺正知清淨心,而心外求法。
如果,要用一種東西來描繪的話,那麼就是「月輪」那般。
第三:慳吝第四:惱害眾生
眾生,必然是包括自己的,所以,也不要惱害自己。
簡單來說,就是不給自己和其他的眾生,帶來嗔恚,淺顯地說,惱人有三種,憎自他身、惡自他善友、好自他之怨。
憎、惡、怨、廣、略、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共九種。還有一種是「非情生嗍」。
總括來說,雖然說此四種根本重罪,但其實也就是圍繞著「不二論」來說的四種智方便。
不二論,是密門對「世間看法」的核心中的核心,只要掌握不二論,在行住世間,已經足以遊戲人生,具備「點石成金」的威德力。
但談這個能力之前,先想想自己,如何做到以上四點而不漏,你我皆需努力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