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26日 星期日

【龍樹祕境】「獨勇大威德金剛咒」緣起?



藏傳有一個「獨勇大威德金剛咒」,以前我覺得它是個「怪咒」,難以理解。但現在我發現了此咒的起源,在西藏「丹珠爾」大藏經的神話品(གཏམ་རྒྱུད་ཀྱི་རྟོག་པ།)中有記載。(或稱神話章)

在〈神話品〉中,金剛怖畏尊(大威德金剛),一位被視為文殊師利之忿怒化身的密續本尊——前往南方大海彼岸的閻魔之城,並輕易摧毀那座鐵城。

此舉令閻魔及其眷屬臣服,並向他奉獻他們的命根精要,化為音節,組成金剛怖畏尊的三十二字心咒。

隨後,金剛怖畏尊傳授此咒,並加持閻魔及其眷屬,使他們成為「解脫之侍者」。他同時命令閻魔城中的女性眾生,在佛法的最後五百年間,應護持佛教教法,及護持瑜伽行者與持明者的事業。

當他們全部發下誓願後,金剛怖畏尊便釋放了他們。

-------------

關於「十三尊及獨勇大威德(根本咒) 」網路上都有,而且許多仁波切,甚至「達賴喇嘛」尊者,也在Youtube上教授,大家也可以唸。https://youtu.be/OwTkjeqxrVc?si=lsDZcbRMQdkuqqya

所以,不要再來問什麼要不要口傳?要不要灌頂?

「單純唸咒」跟「學習密法」,是兩碼子事,嘴巴長在你身上,唸不唸咒?是你個人的事,誰也管不著!!

自己發心唸咒,那就是與佛法「結緣」,也是好的開始,雖然「不會」有什麼大成就,可是強過不唸咒之人千百倍。

但是,若想「學好密法」,就必須依止「具德」、「有法的傳承」、「有修行證量(神通、智慧)」的上師,缺一不可

●以下是經文的翻譯內容,僅供「增廣見聞」之用:

☆禮敬殊勝的金剛怖畏尊☆

1.2

「現在,我將解說:

偉大的金剛怖畏尊——他從世尊的身、語、意三金剛中顯現,如何渡過南方的大海,並到達閻魔之城。

1.3

「他以威猛的十六足,踐踏了十六座無門的鐵城。以他一境智慧的法器,擊碎中央巨大的鐵城。

1.4

「當他戰勝大魔(Māra)之後,發出了『哈哈、呵呵』的巨吼。閻摩法王與其眾等,

心生震懾,對他說:

1.5

『大勇士啊,這是何意?我們將依汝所需而行,大勇士。我們亦奉上自身的命根精要,

請受納吧,大勇士!』

1.6

「八部眾也奉上了他們的命根精要:

閻摩獻上 ya,母神(mātṛs)獻上 ma,羅剎獻上 ra,夜叉獻上 kṣe,人類獻上 ṇi,地祇獻上 sa,贊神(tsen)獻上 tsa,魔眾獻上 da。

1.7

「他們齊心合一,誓願成為金剛怖畏尊的侍者。因為這偉大的宣誓,他們受到智慧本尊的嘉納,並獲得了甚深侍奉的覺受。

​1.­8

在他們獲得侍奉本尊的覺受之後,他們便永遠不會違背他們先前的誓願,且絕不可能失敗。

1.9

『ya ma rā ja sa do me ya | ya me do ru ṇa yo da ya | ya da yo ni ra yakṣe ya | yakṣe yaccha ni rā ma ya』

1.10

「說完這段(咒)之後,偉大的金剛怖畏尊,授予閻羅法王以及所有閻魔使者灌頂加持,使他們成為解脫的侍者。

​1.­11

對於他們的母親、姊妹、女兒,

以及他們的眷屬,祂給予此項誡命:

​1.­12

『在我的教法住世的最後五百年中,你們必須如實正確地執行瑜伽士和持明者的事業與活動。』

​1.­13

他們立下此誓言,便從折磨他們的壓迫與痛苦中獲得解脫。

​1.­14

神話品圓滿。

(以上翻譯,僅供參考)


【龍樹祕境】象神的美味甜點「歡喜團」!(圖文/吉祥光)

 幾年前,我對於「象神(歡喜天、迦納鉢底」的供品「歡喜團」,到底是什麼?感到十分好奇?

而那時,沒有Ai,只有Google搜尋而已,也沒有「歡喜團」的梵名,不過,還是讓我找到了,原來「歡喜團」,就是印度人供養象神的供品,叫做「Modak」。

不過,由於之前我蒐集的資料,一時找不到,我索性與Gemini(Ai)討論,沒想到,找到的資料更完整,還順便生成了圖片。

在漢傳密法中,迦納鉢底(Ganapati)王,又稱為「大聖歡喜天(聖天)」,其重要供品為「白蘿蔔」及「歡喜團」。其為「大日如來」最後化身,亦有觀音之女相化身。

所以,不要一看到「毗那夜迦」或「迦納鉢底」,就妄加批評,其法門在古代,也是要重金供養上師,才有機會求得,不是隨便就能求得的。

而所謂的「歡喜團」,我認為,指的就是印度象神供品Modak及Laduu(Ladoo)。

●莫達克 (Modak):

▪︎​這是象神最愛的甜點,因此象神也被稱為 "Modakpriya" (意為喜愛莫達克者)。

▪︎​它是一種「甜餡」餃子,通常是「蒸製或油炸」的,形狀通常是「圓錐形」或「像蒜頭」一樣。

▪︎​內餡通常由椰子碎和粗糖(Jaggery)製成,並加入荳蔻等香料調味。

●​拉杜 (Laddu/Ladoo):

​這是一種圓形的「甜點球」(無內餡),由不同的原料製成,例如鷹嘴豆粉(Besan)、粗麵粉(Rava/Semolina)、椰子或小顆粒的炸麵團(Boondi)等,再與糖、酥油(Ghee)混合後搓成球狀。

●經典的莫達克(用米粉製作的蒸製版本,Ukadiche Modak)通常是米白色,但為了讓供品看起來更豐富、更吸引人,廚師和信徒們會製作各種口味和顏色的變體。

​這些顏色變化通常來自於:

1. 使用天然食材(Natural Ingredients)

​為了增添顏色和風味,人們會將天然食材融入莫達克的外皮麵團中:

▪︎​綠色: 加入抹茶粉、開心果醬,或使用**蝶豆花(Pea Flower)**製作的藍色麵團(蒸煮後可能帶有綠色調)。

▪︎​黃色/橙色: 加入薑黃、番紅花、芒果泥或橙子皮。

▪︎​粉紅色/紅色: 加入甜菜根汁或玫瑰花瓣/古爾坎德(Gulkand,玫瑰醬)。

▪︎​棕色: 使用巧克力、可可粉或**馬瓦(Mawa,濃縮牛奶)**製作的莫達克,顏色會呈現棕色或淺褐色。

​2. 現代與創新口味(Fusion Modak)

​隨著時代發展,許多甜點師會創造新穎的莫達克口味,這些口味通常也伴隨著顏色變化:

▪︎​巧克力莫達克 (Chocolate Modak): 深棕色。

▪︎​紅絲絨莫達克 (Red Velvet Modak): 鮮紅色。

▪︎​馬瓦莫達克 (Mawa Modak): 淺黃色或米白色(Mawa 本身顏色)。

​簡而言之,不同顏色的莫達克是為了豐富節日氣氛、提供多樣化口味,並且表達對象神的不同層次的喜悅與奉獻,是很普遍的現象。

看到這裏,您餓了嗎?😆

這讓我想到「紅豆包子」、「芋泥包子」及「芝麻包子」。

(以上僅供參考,增廣見聞)

#modak
#laduu
#ganapati
#歡喜團










【龍樹祕境】準提「寶鬘(Ratnamālā)」為何物?(圖文/吉祥光)

記得以前,漢傳「準提菩薩(Cundā)」剛廣為流傳時,其法相有個怪東西,稱為「寶鬘(ratnamālā)」。

然後,我去看準提法相,結果每個人畫的,都不太一樣,當時也只能當它是「某種寶物」。

而現在利用Ai的輔助查詢,原來「寶鬘」的意義如下:

Ratnamālā (रत्नमाला) 是一個梵文詞彙。

→​Ratna (रत्न): 寶石、珍寶 (jewel, gem, precious stone)

→​Mālā (माला): 花環、項鍊、串 (garland, necklace, string, chain)

也就是由「寶石、珍寶」所串起來一串像「花環或項鍊」的物品,你可以理解成,將唸珠的珠子,改成一顆顆的大寶石



當然「現代」的Ratnamālā,似乎更像是「超級豪華項鍊」(見附圖)。





另外,準提手持物,還有一種稱為「軍持」(Kuṇḍikā)的東西,乍看之下,也搞不清楚是什麼?原來它是一種類似觀音的「淨瓶」的物品。


#cunda
#準提
#准胝
#寶鬘
#軍持


【龍樹祕境】Ai大吉祥天女(Mahā Śrī Devī)(Lakṣmī、Lakshmi)

 【法相分享】Ai大吉祥天女(Mahā Śrī Devī)(Lakṣmī、Lakshmi)(圖文/吉祥光)

隨著Ai的不斷進步,簡單的法相,成功率越來越高,只是有些「過於宗教色彩」的物品,像「如意寶珠」就必須手動合成(P圖)

當然,若不強調「藏傳形式」的如意寶珠,僅以一顆「小圓球」代表如意寶珠,也是東密造像中,常見的做法。(如:第一張圖)

●本文法相,可隨意流通,但勿用於營利。

●大吉祥天女(功德天),也是觀音菩薩化身,可參本文:

https://dharmanote.blogspot.com/2025/08/blog-post_23.html

om maha sri-ya-ye svaha
嗡 瑪哈 師利 雅也 司乏哈

祝 您平安健康,吉祥富貴!!






#吉祥天女

#ŚrīDevī

#Lakṣmī

#Lakshmi

【龍樹祕境】尼泊爾--五守護佛母05-​大密咒隨持母(大密咒隨順母咒)(Mahāmantrānusāriṇī)

【龍樹祕境】尼泊爾--五守護佛母05-​大密咒隨持母(大密咒隨順母咒)(Mahāmantrānusāriṇī)(圖文/吉祥光)

大密咒隨持母(大密咒隨順母),乃Pañcarakṣā(पञ्चरक्षा)之一,​Pañca 意為「五」,Rakṣā 意為「護衛、保護、守護」。​

因此,Pañcarakṣā 指的就是「五護」或「五守護」。通常意指譯為「五守護佛母」、「五護明妃」或「五守護陀羅尼」化現之佛母。

●Mahāmantrānusāriṇī 的拆解與解釋

​1. Mahā (摩訶): 大、偉大、巨大。

​2. mantra (曼怛羅/曼特羅): 咒語、真言、秘密語。

​3. anusāriṇī (阿奴薩里尼): 隨順、隨行、跟隨者、導向者(陰性名詞)。

→更適合的譯名為「大密咒隨順母」或「大曼怛羅隨順母」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

以下乃尼泊爾流傳之真言及法相,出自書籍《Popular buddhist texts from nepal narratives and rituals of newar buddhism》。

●​咒語(Mantra)分析:

Om vimale vipule jayavare jayavāhini amṛta Viraje hūṃ hūṃ hūṃ phaṭ phaṭ phaṭ svāhā

​▪︎Om (唵)。

​▪︎vimale (無垢/清淨的)。

​▪︎vipule (廣大/豐盛的)。

▪︎​jayavare (最勝勝利):

→​jaya 意為「勝利」。

→​vare 意為「殊勝、最上」。

▪︎​jayavāhini (帶來勝利的/乘載勝利的):

→​vāhini 意為「承載者、引導者」。

▪︎​amṛta (甘露/不死)。

​▪︎Viraje (離垢/無染的)。

▪︎​hūṃ hūṃ hūṃ (吽吽吽)。

​▪︎phaṭ phaṭ phaṭ (呸呸呸)。

▪︎​svāhā (娑婆訶):圓滿成就。

#大密咒隨持母
#大密咒隨順母
#Mahāmantrānusāriṇī
#五守護佛母
#Pañcarakṣā
#पञ्चरक्षा
#Pancaraksa
#Pancharaksha





【龍樹祕境】尼泊爾--五守護佛母04-大寒林佛母(Mahāśītavatī)

●【龍樹祕境】尼泊爾--五守護佛母04-大寒林佛母(Mahāśītavatī) (圖文/吉祥光)

大寒林佛母,乃Pañcarakṣā(पञ्चरक्षा)之一,​Pañca 意為「五」,Rakṣā 意為「護衛、保護、守護」。​

因此,Pañcarakṣā 指的就是「五護」或「五守護」。通常意指譯為「五守護佛母」、「五護明妃」或「五守護陀羅尼」化現之佛母。

以下乃尼泊爾流傳之真言及法相,出自書籍《Popular buddhist texts from nepal narratives and rituals of newar buddhism》。

●​咒語(Mantra)分析:

Om bhara bhara sambhara sambhara indriya-vara viśodhani ruru care hūṃ hūṃ hūṃ phaṭ phaṭ phaṭ svāhā

​▪︎Om (唵)。

​▪︎bhara bhara (巴拉 巴拉):意為「負荷、承擔、攝持」。

▪︎​sambhara sambhara (桑巴拉 桑巴拉):意為「聚集、圓滿資糧」。 

▪︎​indriyavara (最勝根):

→​indriya 意為「根、感官、能力」。在佛教中通常指六根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)。

→​vara 意為「最上、殊勝」。

▪︎​viśodhani (清淨者):

→​viśodhana 意為「清淨、淨化」。

→​viśodhani 是指具有清淨能力的女性本尊。

​▪︎Ruru care :

→Ruru,參「如意輪根本咒」的註釋,為「離塵垢」義。

→​Ruru 原意為「鹿」,單獨的ru,有聲音、吼聲的意思。

一​care 意為「行、動」。

​▪︎Hūṃ hūṃ hūṃ (吽吽吽)。

​▪︎phaṭ phaṭ phaṭ (呸呸呸)。

----------------

●補充:

《諸佛心陀羅尼經》(唐.玄奘譯)或《諸佛心印陀羅尼經》(宋.法天譯),咒語都沒有問題

只有「唐.菩提流志」譯的《佛心經品亦通大隨求陀羅尼》中,使用了「一切佛心中心大陀羅尼」的名字,但實為「大寒林佛母咒」的變體。

而且經中,菩提流志法師,從未宣稱咒名是「大隨求心中心咒」,而是稱其咒名為「一切佛心中心大陀羅尼」。

而經名也是《佛心經品亦「通」大隨求陀羅尼》,為什麼「通」呢?因為「大寒林佛母」,也是「五守護(Pañcarakṣā)佛母」之一。

在藏傳佛教中,有以「大隨求」為主尊的五位佛母合修法,所以「通」大隨求法,當然,此屬個人見解,僅供參考。

#大寒林佛母咒 
#Mahāśītavatī
#mahasitavati
#五守護佛母
#Pañcarakṣā
#पञ्चरक्षा
#Pancaraksa
#Pancharaksha





【龍樹祕境】尼泊爾--五守護佛母03-大孔雀佛母(Mahāmāyūrī)

【龍樹祕境】尼泊爾--五守護佛母03-大孔雀佛母(Mahāmāyūrī)(圖文/吉祥光)

大孔雀佛母,乃Pañcarakṣā(पञ्चरक्षा)之一,​Pañca 意為「五」,Rakṣā 意為「護衛、保護、守護」。​

因此,Pañcarakṣā 指的就是「五護」或「五守護」。通常意指譯為「五守護佛母」、「五護明妃」或「五守護陀羅尼」化現之佛母。

本文乃尼泊爾流傳之「大孔雀佛母」之真言及法相。出自書籍《Popular buddhist texts from nepal narratives and rituals of newar buddhism》。

●咒語(Mantra)淺釋:

Om amṛtavilokini garbhasarakṣaṇi ākarṣaṇi Hūṃ hūṃ hūṃ phaṭ phaṭ phaṭ svāhā

​▪︎Om (唵):是咒語的起始音,代表宇宙的本源。

​▪︎amṛtavilokini (甘露觀照者):

→​amṛta 意為「甘露」。

→​vilokini 意為「觀照者」。

​▪︎garbhasarakṣaṇi (胎藏守護者):

→​garbha 意為「胎、胎藏」。

→​sarakṣaṇi 意為「守護者」。

​▪︎ākarṣaṇi (勾召攝受者):

​意為「勾召」或「吸引」。

▪︎​Hūṃ hūṃ hūṃ (吽吽吽):密宗的種子字。三個「吽」字加強了降伏、成就與摧破三種力量的總持。

​▪︎phaṭ phaṭ phaṭ (呸呸呸):密宗的種子字。三個「呸」字象徵以忿怒的力量,徹底摧破一切煩惱、魔障、邪祟和違緣。

​▪︎svāhā (娑婆訶):咒語的結束語,意為「圓滿成就」、「吉祥如意」,祈願咒語功德迅速實現。

#Mahāmāyūrī
#大孔雀佛母
#孔雀明王
#五守護佛母
#Pañcarakṣā
#पञ्चरक्षा
#Pancaraksa
#Pancharaksha





【龍樹祕境】尼泊爾--五守護佛母02-大千摧碎佛母(Mahā sāhasrapramardanī)

【龍樹祕境】尼泊爾--五守護佛母02-大千摧碎佛母(Mahā sāhasrapramardanī)(圖文/吉祥光)

大千摧碎佛母,乃Pañcarakṣā(पञ्चरक्षा)之一,​Pañca 意為「五」,Rakṣā 意為「護衛、保護、守護」。​

因此,Pañcarakṣā 指的就是「五護」或「五守護」。通常意指譯為「五守護佛母」、「五護明妃」或「五守護陀羅尼」化現之佛母。

以下乃尼泊爾流傳之真言及法相,出自書籍《Popular buddhist texts from nepal narratives and rituals of newar buddhism》。

●咒語(Mantra)分析:

Om amṛtavare vara vara pravaraviśuddhe
Hūṃ hūṃ hūṃ phaṭ phaṭ phaṭ svāhā

▪︎​Om (唵):是宇宙初始的音,代表一切的本源。
​▪︎amṛtavare:意為「甘露」(amṛta)和「殊勝」(vara),或指「甘露的殊勝者」。
​▪︎vara vara:意為「賜予、最上、殊勝」,加強語氣。
​▪︎pravaraviśuddhe:意為「最勝的清淨、極度的清淨」(pravara-viśuddha)。
▪︎​Hūṃ (吽):是密教的種子字之一,有降伏、成就、摧破等功德。
▪︎​phaṭ (呸):表示摧破、斬斷煩惱和魔障,具有強大的力量。
​▪︎svāhā (娑婆訶):是咒語結尾的常用語,意為「圓滿成就、吉祥如意」。

#Mahāsāhasrapramardanī
#大千摧碎佛母
#五守護佛母
#Pañcarakṣā
#पञ्चरक्षा
#Pancaraksa
#Pancharaksha





【龍樹祕境】尼泊爾--五守護佛母01-大隨求佛母(Mahāpratisarā)

【龍樹祕境】尼泊爾--五守護佛母01-大隨求佛母(Mahāpratisarā)(圖文/吉祥光)

大隨求佛母,乃Pañcarakṣā(पञ्चरक्षा)之一,​Pañca 意為「五」,Rakṣā 意為「護衛、保護、守護」。​

因此,Pañcarakṣā 指的就是「五護」或「五守護」。通常意指譯為「五守護佛母」、「五護明妃」或「五守護陀羅尼」化現之佛母。

本文乃「尼泊爾」所流傳的「大隨求佛母(Mahāpratisarā)」的形象及真言(咒語),「藏傳版本」也是以此咒為心咒,只是比較短而已。

漢傳的「大隨求心中心咒」,實際上是「大寒林母」的心咒。一開始,我也很驚訝,但比對了藏傳佛教的儀軌,的確是如此。

幾年前,我將「果濱居士」的大隨求小咒,做整理及註明,結果有人抓狂、情緒失控,開始胡言亂語,做人身攻擊,我只好封鎖他了。

因為,他不能接受,漢傳的「大隨求心中心咒」,實際上是「大寒林母」的心咒。

本頻道(部落格),一貫的立場,就是分享的內容,你能接受,那就好好利用;若不能接受的,則不必理會,我們無冤無仇,又不認識,不必口出惡言

至於漢傳大隨求的問題, 直到我有緣閱讀到「玄義阿闍梨」的文章,才知道唐密的大隨求法,是失傳的,不完整的,是後人再修補起來的

至於,詳細內容不要問我,我也不清楚,我只將我知道的分享而己。


本文參考書籍,出自書籍《Popular buddhist texts from nepal narratives and rituals of newar buddhism》。


#大隨求
#Pañcarakṣā
#Mahāpratisarā
#五守護佛母
#mahapratisara
#pancaraksa
#Pancharaksha